文档介绍: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1 / 12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
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 TCD编码: BWV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ICD-10: , )
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ICD-9-CM-3 :
-)
(二)诊断依据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第 1 版)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 》(中华外
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 2003 年)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 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2. 证候诊断
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1 版)。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12 / 12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
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12 / 12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
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临床诊疗指南 -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 》(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 2003 年)。
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疝气 (TCD编码:BWV010)和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 单侧)( ICD-10:, )疾病编码的患者。
辩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寒气凝结证或中气下陷证。
择期手术,无手术禁忌症。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六)排除标准
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 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疝气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进入路径时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
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八)术前准备 1-2 天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4 / 12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5 / 12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4)消化系、泌尿系超声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阴囊或腹股沟 B 超、心肺功能相关检查等。(九)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 2004〕285
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1)成人用量 / 次,一日 2 次。
2)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 对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