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是青年一代的领路人。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品格的完善,而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是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榜样,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它同人和社会的诞生一样,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劳动。
,源于社会存在发生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
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主要是以自己所属阶级的阶级利益为判断标准的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是一种通过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来影响制约个体的道德行为
: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由教师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和教师职业的荣誉等因素构成的
:
(1)鲜明的继承性: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
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2)强烈的责任性: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独特的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作用道德的明显标志,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严格的标准性。
(意义):·伦理价值
·教育价值·文化价值: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有一系列的论述:·在道德教育态度上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进行启发教育,‘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兼相爱,交相利”,要求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戴行’,把“有教者劝以教人”视
为教师的大善;把“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视为教师的大恶,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提出“教育必以正”的思想,主张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教育,“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要求教师本人应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做出表率,“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必须正己然后才能正人
·秦朝坚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采取“焚书坑儒”的粗暴政策
·两汉思想家、道德教育家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还主张教师应该“化民成性”
·唐代大思想家韩愈不仅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生、解释疑问的人,而且还提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不必贤于弟子”,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超越性的特质·南宋时期教育家朱熹应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主张“致和”和“笃行”融为一体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道德标准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
(2)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3)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4)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1)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