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伪狂犬病毒PCR诊断
实验目的:
1、了解PCR反应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掌握伪狂犬病毒PCR检测的方法;
实验内容:
1、讲述PCR反应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让同学们观看PCR反应的动画;
2、伪狂犬病毒PCR检测。
2021/4/27
2
什么是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
一、PCR反应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021/4/27
3
PCR及有关技术的发展历史(1)
1983 Cetus 公司的 K. Mullis在这年底(12月16日第一次成功实验)发明了PCR。
1985 关于PCR 的文章首次由Cetus公司Saiki等人在 Science 上 发 表 (R. Saiki, S. Scharf, F. Faloona, K. Mullis, G. Horn, H. Erlich and N. Arnheim)
2021/4/27
4
PCR及有关技术的发展历史(2)
1987 当年7月Cetus 公司在美国获得PCR基本技术专利批准。
成立于1985年底的Perkin-Elmer Cetus仪器公司 ( PECI )于这一年的11月推出了第一 个PCR试剂产品及第一台热循环仪。
1989 Science 报道了耐热性DNA多聚酶 Taq 酶的 发现,预示着分子时代的到来。12月《Science》杂志将PCR和它所使用的聚合酶命名为第一个“年度分子”。
2021/4/27
5
PCR及有关技术的发展历史(3)
1992 年3月Cetus 公司获得Taq酶、热循环扩增仪等专利;
Kary Mullis 因PCR的发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21/4/27
6
PCR及有关技术的发展历史(4)
九十年代中期PCR临床应用在国内全面展开
1998年 实时荧光PCR技术开始在中国较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检测
1999年 西方发达国家尝试将PCR应用于血液筛查
2021/4/27
7
PCR原理
PCR是一种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依据体内细胞分裂中的DNA半保留复制机理,以及在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以及在dNTP存在下,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使引物沿单链模板延伸成为双链DNA。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等3步反应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2021/4/27
8
PCR原理
PCR技术在模板DNA、dNTP、Mg2+、合适Buffer等条件下,用耐热的Taq聚合酶代替DNA聚合酶,用合成的DNA引物代替RNA引物,经过DNA变性、引物与模板结合(复性)和延伸3个步骤的反复循环 (2530次)过程,使目的DNA呈指数扩增 。
2021/4/27
9
(1)DNA模板的热变性
将待扩增DNA加热到940C左右,使双链DNA解开成为单链,并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作为模板。
(2)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或复性)
将体系温度降至合适温度(520C左右),使加入的引物与模板DNA两端(3ˊ端)碱基序列互补结合。
2021/4/2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