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皖南民居建筑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1,08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皖南民居建筑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1/15 文件大小:1.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皖南民居建筑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皖南民居(mín jū)建筑
第一页,共13页。
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dìnɡ shì)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第2页/共13页
第二页,共13页。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bǎo shòu)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第3页/共13页
第三页,共13页。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wàijiè)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4页/共13页
第四页,共13页。
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kāikuò)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是木质的太师壁,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的前面放置长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为装扮。
第5页/共13页
第五页,共13页。
周易(zhōu yì)风水 天人合一
讲究“和谐”。皖南民居在建筑始,就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容。无论是地点的选择还是房屋的方向及建筑的色彩,都讲究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一致。民居选址未置于山水之间,而是建于农田旁。更多体现出皖南人勤劳(qínláo)能干的特点。
第6页/共13页
第六页,共13页。
特点门楼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yǔ shuǐ)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多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民宅墙式多用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第7页/共13页
第七页,共13页。
穿堂式(回厅)
  典型徽派建筑结构方式。穿堂的位置(wèi zhi)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第8页/共13页
第八页,共13页。
大屋脊吻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常见于祠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有正吻,蹲脊等。属徽派特色。且附会了许多的传说。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jìyù)生生不息之吉意 。
第9页/共13页
第九页,共13页。
格窗
 皖南民居沿天井(tiānjǐng)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圆形,,什锦。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第10页/共13页
第十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