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听 课 反 思
-------语文课堂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
王笑然
通过两天的听课,使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广大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 学好语文,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能说会写,所以教师要把新课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语文教学该去如何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呢?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去听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准确的、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挖掘课内外语文资源,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配设了大量富有儿童情趣的、色彩艳丽的、为学生所喜爱的图片, 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内图片资源及网络图片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这两天讲课的教师就充分利用了课内插图,在教学<<老人和海鸥》时,林老师就利用了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后想象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情景。这就充分的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
2、利用精彩词语和句子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汉语言词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一些句子形式优美,富含语文美和哲理意蕴,教师可以从书本中学的现成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林老师在教《老人和海鸥》一课,就运用了有时----有时-----句式进行说话训练,不但得到了说话训练,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老人每天喂海鸥的不容易。一举两得。
三、关注“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1、以读思疑,重视导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一定要发挥导读思疑的作用,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或思考题,突出“读”这个重点,力求提纲挈领,抓住关键和精髓,做到学有目标,读有方向,记有重点,充分体现导读在教学中用时少、收益大的特点。
2、忘我投入,进入角色。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心态是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