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2
第一讲 纳税筹划的基本思想
(Tax Planning)的概念
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
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尽可能地减少应交税款的
一种合法经济行为。
第1页/共259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3
合法性
超前性
目的性
综合性
第2页/共259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4
、偷税、漏税
避税(tax avoidance)是指纳税人通过合法手段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即指纳税人通过利用税法的漏洞,以合法形式来规避、降低或递延纳税义务的行为。
第3页/共259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5
避税实例
我国有关税法规定:“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和装配、补偿贸易)企业在初办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其政策意图是为增加的提高而鼓励该类企业发展,考虑到新办企业起步时困难较多,有必要利用税收手段进行扶持。结果不少纳税人钻税法空子,通过不断更换厂牌延长免税期。
第4页/共259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6
据调查,深圳市十多年来累计登记开办“三来一补”企业近万家,但实际经营的只有2/3,另外的1/3除少数转产或停产,大多数是在3年免税期满时,通过更换招牌又变成了新办企业,从而再次享受免税待遇。该市罗湖区有一家皮革厂,开办12年还未进入纳税期,其手段是通过前后4次更换厂名,3次搬迁厂址,从而连续享受免税待遇。像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形式上并没有违反税法,但实际上钻了税法对新办企业缺乏严密界定的漏洞。
第5页/共259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7
偷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应税行为)已经发生并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故意性
欺诈性
隐蔽性
恶意性
案例1-1分析
第6页/共259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8
假发票抵税 老总被判刑
()
成都某物资供应企业老总胡某从2002年8
月-12月购进15张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被金牛区人民法
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该公司
被判处罚金5万元。
第7页/共259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9
漏税
案例 1-2分析
纳税人无意识(非故意)发生
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第8页/共259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
10
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比较
内容
纳税筹划
避税
偷税
法律角度
合法
非违法
违法
道德伦理
光明正大
悖于道德
违背道德
操作特点
高智能,综合性,精心研究选择
利用税法漏洞,钻税法空子
违反税法规定,弄虚作假
人员素质
懂经济、熟法律、精税收,善运算
不顾大局,铤而走险
损公肥私,不择手段
对经营、经济的影响
指导和促进生产经营活动
影响以致破坏经济规则
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经济秩序
目的
税收利益
税收利益
税收利益
第9页/共259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六点 二十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