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大庙山往事.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庙山往事.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11/16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庙山往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庙山往事
以前,青岛贮水山公园叫大庙山,最早的时候还叫“毛奇山”,是德国人占领青岛时,以德国将领毛奇的名字命名。
所谓贮水山,是德国人当时在山上修建了两个总容量6000立方米的水池子,作为青岛市区的总水源地而得名。
1914年,日本人赶走了德国人,第一次占领了青岛,把德国人在青岛设立的地名全都给改了,把“毛奇山”改成了“若鹤山”,第二年又在山的北面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日本神社。
神社在中国人的眼里,与中国传统的庙宇差不多,所以青岛人就称其为日本大庙,此后山名也就称为“大庙山”了。
大庙山不高,,但却被日本人看做是个很神圣的地方,他们除了在山顶建立神社之外,还将山体做了统一规划。在山上种植樱花树,
修建了神道、垒起了108层石阶,又在面对辽宁路的正门建造石牌坊,并称其为“鸟居”。为了防止“不恭”的事件发生,他们还在牌坊旁边伫立了一块“车马止”的牌子,提醒进出大庙山的行人注意:不能骑马乘车入内。
日本大庙里供奉着日本的天照星大神、明治天皇以及进攻青岛时战死的所谓高级英烈。每年秋天的10月7日,他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庙会。
抗战胜利后,大庙山成了烟台国华中学的流亡校舍。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山东各县的一些恶霸、地痞流氓、还乡团等,也纷纷以“难民”的身份来到青岛。一时找不到住处,就住进了大庙里。有的还在山上搭起了帐篷,搞得山上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随后, 国民党市党部把大庙改成了抚慰国民党抗日将士的“忠烈祠”,每年7月7日在此公祭“”事变和抗日战争期间为国阵亡的中国将士。此举并不被青岛人民所接受,后来终止了。大庙山成为日本侵略者侵略青岛的见证。此时,山上树木多遭破坏,绿地荒芜。 建国后,50年代曾为市北中学校舍。政府几次组织大规模植树造林,植被逐步恢复。1956年,市政府投资修建园内道路,淘汰枯萎死树,补植黑松、雪松,修建荷花池,恢复绿地建成公园。同年,将大庙山定名为“贮水山公园”。1957年,在辽宁路入口建石质门垛,并陆续建成培养温室等。
1964年青岛市政府在市贮水山南麓,建立了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市少年宫。成为青岛市儿童活动的中心。 “文革”期间,园内秩序混乱,管理困难,植物多有破坏。70年代在西南角建起了下沉式盆状露天旱冰场,梯形看台,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并经常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小时候,我住在东镇,距大庙山不远,和小伙伴经常到大庙山玩耍,我们比赛攀登108级台阶,在山上看人家练武打拳,颇为有趣。后来搬了家,就很少去了。
1984年,市政府决定封山3年,以儿童少年活动为主题,重新规划建设,列入10个山头公园建设之一,同年3月动工。由市商业局设计室与市建筑安装总公司设计室,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