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阿替普酶药物说明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药理学特性l
本品的活性成分是一种糖蛋白,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当静脉给予时,本品在循环系统中表现出相对非活性状态。一旦与纤维蛋白结合后,本品被激活,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
第1页/共19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药代动力学I
本品可从血循环中迅速清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血浆清除率550~680毫升/分钟)。相对血浆0L半衰期(Tln0【)是4~5分钟。这意味着20分钟后,血浆中本品的含量不到最初值的l0%。周边室的残留量,其13半衰期约为40分钟。
第2页/共19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用法和用量
应在症状发生后尽快给药。按以下指导剂量给药。无菌条件下将一小瓶爱通立干粉(10、20、或50毫克)用注射用水溶解为l毫克/毫升或2毫克/毫升的浓度。
使用爱通立20毫克或50毫克包装中的移液套管完成上述稀释工作。如果是爱通立10毫克,则使用注射器。
第3页/共19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适应症l
1 急性心肌梗死
. 对于症状发生6小时以内的患者,采取90分钟加速给药法(见剂量和用法)。
. 对于症状发生6~12小时以内的患者,采取3小时给药法(见剂量和用法)
本品已被证实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死亡率。
2 血流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可能的情况下应借助客观手段明确诊断,如肺血管造影或非侵入性手段如肺扫描等。尚无证
据显示对与肺栓塞相关的死亡率和晚期发病率有积极作用。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必须预先经过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之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作后的3小时内进行治疗。
第4页/共19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必须由神经科医师进行(参见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推荐剂量为毫克/公斤体重(最大剂量为90毫克),总剂量的10%先从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随后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
治疗应在症状发作后的3小时内开始。
辅助治疗:在症状发生的最初24小时内,此治疗方案与肝素和阿司匹林合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在本品治疗后的24小时以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静脉给予肝素。若给予肝素以防治其它症状(如防止深静脉栓塞发生),则剂量不得超过l0,000国际单位,弗由皮下注射给药。
第5页/共19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不良反应
使用本品后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导致红细胞比积和/或血红蛋白下降。与溶栓治疗相关的出血可分成二种类型:
一表面出血,常为穿刺部位或血管损伤处出血。
一内出血,为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后腹膜、中枢神经系统或实质脏器出血。
死亡和永久残疾的报告见于发生卒中(包括颅内出血)和其他严重出血事件的患者。
如果有潜在的出血危险尤其是脑出血,则应停止溶栓治疗。因本品的半衰期短,对凝血系统影响轻微,所以一般不必给予凝血因子。大多数出血患者,可经中断溶栓和抗凝治疗,扩容及人工压迫损伤血管来控制出血。如在出血发生的4小时内已使用肝素,则应考虑使用鱼精蛋白。对于少数使用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输注血制品,包括冷沉淀物,新鲜冻干血浆和血小板,每次使用后应做临床及实验室的再次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为l克/升时可输注冷沉淀物。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可作为最后一种治疗选择。具有同类药理学活性物质的不良反应
与其它溶栓剂相同,个别病例报导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事件(如惊厥),这些事件通常与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事件有关。
第6页/共19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九分。
禁忌症
本品不可用于有高危出血倾向者,如:
一 已知出血体质
一 口服抗凝血药,如华法令
~ 目前或近期有严重的或危险的出血
一 已知有颅内出血史或疑有颅内出血一 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处于因动脉瘤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状态
~ 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或创伤史(如肿瘤、动脉瘤以及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一 最近(10天内)曾进行有创的心外按压、分娩或非压力性血管穿刺(如锁骨下或颈静脉穿刺)
一 严重的未得到控制的动脉高血压
一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包炎
一 急性胰腺炎
一 最近3个月有胃肠溃疡史、食管静脉曲张、动脉瘤或动脉/静脉畸形史
一 出血倾向的肿瘤
一 严重的肝病,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及活动性肝炎
一 最近3个月内有严重的创伤或大手术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的补充禁忌症:有脑卒中史。
治疗急性肺栓塞时的补充禁忌症:有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