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鲁迅《阿q正传》赏析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1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迅《阿q正传》赏析 ppt课件.ppt

上传人:龙的传人 2021/11/17 文件大小:9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迅《阿q正传》赏析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
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郁达夫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鲁迅
阿Q正传
:
(1)分析阅读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2)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小说的时代背景
《阿Q正传》写于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后不久。资产阶级领导的 义革命——辛亥革命,已经过去整整10年,在革命与***的较量中,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在深入开展。“文学研究会”应运而生,挑起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大旗,这时的鲁迅,经过上下求索,已经摆脱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给自己带来的苦闷和彷徨,决心甘听将令,为革命呐喊助威了 《阿Q正传》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中产生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说:我“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未能忘怀于当日寂寞的悲哀,这恐怕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直接原因。
辛亥革命后,鲁迅亲眼看到,虽然革命党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没摧垮反动封建势力,革命者流了血,却将袁世凯扶上了总统宝座,对敌人宽容姑息,毫不警惕,固而使一些狡诈善变的投机分子钻入革命阵营,成为新贵,惨酷屠杀革命派。这些沉痛事实,使得鲁迅对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大失所望,他痛感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使中国社会依然黑暗混乱,广大人民尤其农民,仍然痛苦不堪。中国的出路何在?鲁迅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冷静观察社会,从历史中寻求借鉴,探索中国的出路。直到1917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鲁迅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所以当他为新时代呐喊时,自然会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当时的事情为题材进行创作,借以总结失败的历史教训,“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见《呐喊·自序》)这大概就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真实目的了。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 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