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毛笔的历史
毛笔的历史sbbs12345
10级
分类:
历史话题
被浏览1256次
?
请不要太长!zhauagpoapg2
采纳率:48%
10级
,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
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虽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该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直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将笔的各种名称统一称作“笔”。相传秦将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汉代制笔头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还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软毫并用。同时,笔管的质地和装饰也丰富起来。据正史书籍记载,我国著名的宣笔就发明于汉代。
宣笔时期是我国毛笔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宣州陈氏之笔深受王羲之等人的推崇。到了唐代,宣州成为全国制笔的中心,宣笔声誉日隆,此时的宣笔无论在制作技巧,选用材料,或在笔杆的雕镂艺术上,都已日臻完善,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人都对宣笔有过极高的评价。宣笔在唐朝时被奉为贡品和御用笔,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天宝二年,唐玄宗登楼看新潭、南方数十郡特产,排列在在楼下,其中就有宣城郡的笔。陈氏及诸葛氏之笔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所创无心散卓笔具有性能柔润、根基牢靠,久用不散,书写流畅的特点,称“海内第一”。宋代除了宣州诸葛氏之外,歙县的吕道人,黟县的吕大渊,新安的汪伯立等都名冠一时。
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我国的毛笔进入了第二个重要发展时期——湖笔时期。尤以羊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