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鼓励新奇实验激发灵感思维.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鼓励新奇实验激发灵感思维.doc

上传人:bjy0415 2021/11/17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鼓励新奇实验激发灵感思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设计创新实验 激发聚合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更好理解、接受,但教材往往忽略了这些实验。还有一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发的质疑。笔者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新实验方案,使学生形成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激发聚合思维。
例如:学完“碱的化学性质”以后,多数学生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方面的知识不是没什么印象,就是模糊不清,要写出反应方程式就更困难了。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笔者向同学们提出探究任务:如何设计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先给同学们提供信息材料、并引导同学们设计实验应从节约药品,操作是否简便、安全和是否造成污染等方面考虑,并把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画成草图。同学们受到了启发,很快把实验设计方案交上来。笔者选择如下几种进行投影,要求学生认真研究、互相比较,指出各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他们认为方案一操作不简便,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要把瓶塞取下,又会导致CO2气体少量逸出,对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可能产生的现象受影响到,很快被否定了;方案二也不严密,操作是比较简便,但是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要充分振动,使CO2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长颈漏斗管口很难液封而使CO2气体泄露,也被否定了;方案三被大多数同学认为是可行的。但有个别同学提出了异议: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溶液中又有水,导致气球膨胀的原因受到干扰。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沉思,探究气氛空前的高涨,同学们相互讨论分析、各抒己见。这时,笔者引导同学们回忆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大理石(CaCO3)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CO2气体,如果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也生成Na2CO3,加入稀盐酸会怎样?最后确定方案三实验完毕再加入稀盐酸,观察气球是否有变化。笔者立刻把整个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时整个课堂突然活跃起来,同学们看到膨胀的气球又瘪了,个个同学兴奋地站起来,要求再演示一遍实验,结果瘪的气球又膨胀了。通过这个实验的设计,变化明显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内容,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还有: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发现香脆署片、果蔬菜脆片等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胀鼓鼓的,里面填充的是什么气体?他们查找资料得知: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及其营养价值,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但他们想通过实验,确定填充气体的成分。要进行实验探究,首先要设计探究过程。由于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但是如何将包装袋内的气体导出?又如何收集导出的气体?是本实验的难点,笔者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认为用排空气法收集,但气体导出时气密性很难把握,导致成本高,这方案很快被否定;有的提出用排水法收集,把整个食品袋浸入水中,用细针刺破一个小孔,挤压包装袋使气体冒出再收集,不需要导管连接,操作简便,成本低;有的建议将包装袋内的气体用针筒抽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中,操作更简便,成本也低。通过比较,同学们对最后的一个方案连声叫好,确定为最佳的实验设计。这个难点解决了,后面的实验步骤就很清晰了。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