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战,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经典回顾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渔 父
《楚辞》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板块——
直面人生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杨飞
诵
读
课
文
渔父《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ǔ)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检查预习: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今异义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古今异义现象)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圣人不凝滞于物
(4)何故深思高举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
和性质加以描述)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
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表示被动)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微笑的样子)
(名词作动词,敲打)
(转变)
请你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1、行吟泽畔。
2、游于江潭。
3、是以见放。
4、圣人不凝滞于物。
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6、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被动句)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