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中航工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简称“中航工业”) 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 008 年 11月6 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 200 余家成员单位、有 20 多家上市公司, 员工约 40 万人。 2009 年7月8日,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世界 500 强企业最新排名, 中航工业首次申报并成功入选, 排名第 426 位, 成为首家进入世界 500 强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和中国军工企业。 2011 年中航工业第三次入围《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排名 310 位。截至 2011 年6 月,中航工业资产规模为 5000 亿元。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 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原则, 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军民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运输机产业, 研制生产新舟 60、新舟 600 、新舟 700 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 飞机、运-12 飞机,直-9 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 ARJ21 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 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 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 K 8飞机、 EC120 直升机、 ERJ14 5 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 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 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 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 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 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者之一,拥有由中科研体系; 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 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 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 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至今的直升机直5( Z-5 ) 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仿制苏联米-4,从 1958 年2 月仿制开始到 1980 年停产,共生产了 545 架。直6( Z-6 ) 直6 是在直-5 基础上改型设计的以空降为主的多用途直升机, 先由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负责后转至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负责, 1970 年转至常州飞机制造厂和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进行生产, 1977 年设计定型,共生产了 15 架,未能正式投产。直7( Z-7 ) 1969 年,中国航空研究院决定由新组建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承担重型直升机的设计任务, 直升机的编号为直7。 1970 年3月,直7 研制工作开始, 承担研制的有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 5 个研究所、 2 个工厂。后为了全力确保由江西景德镇直升机厂承担研制直 8 型直升机项目, 直7 直升机只得为直 8 让路, 从而宣告了直 7 重型直升机的夭折。尽管直 7 项目下马了, 但直 7 研制的许多成果为后来成功研制出最大起飞重量达 1300 0 千克的直8 重型直升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8( Z-8 ) 我国开始在“超黄蜂”得基础上仿制直-8。直-8 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与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共同执行。昌河公司在 1997 年停止生产直-8 之前,已专业资料参考首选经制造了 17 架,其中 12 架目前在海军服役。 2002 年航展上直-8F 的出现,宣告了直-8 吐气扬眉的日子到来了。但是前景仍不明朗。直9( Z-9 ) z-9 多用途直升机是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引进法国专利、研制生产的。用于人员运输、近海支援、海上救护、空中摄影、海上巡逻、鱼群观测、护林防火等, 并可作为舰载机使用。军事用途包括侦察、近距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护、反潜、侦察校炮及通讯. 据解放军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需要,直-9 又衍生出几种军用改进型:直-9A( 国产化型) 、直-9B( 驻港部队,下图) 、直-9 通讯型、直-9 炮兵校射型、直-9 电子干扰型、直-9C 舰载型、直-9W 反坦克型,直-9G 。直-9G 是W 型的出口型,电子设备有所不同。武直 10( WZ-10 ) 是中国研制的军用中型武装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