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用见贤思齐造句.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见贤思齐造句.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21/11/20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见贤思齐造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用见贤思齐造句
篇一:7 年级(上)二单元复****题
七年级(上)第二 四单元复****题
一、 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u?()落呵.()责sh e()
望倔.()强扒.
()窃玷.()污洗zhu?()蹂lm()点缀.()寂li () 报酬.()禀.
()告葱()c U()然长逝心旷神y 1()坚r en )不拔玲 珑t 1()透chu ()形喑.()哑狩.()猎劫掠.()静mi ()篡.() 夺窸窣..()作响 喧嚣..()慧心未m"()弥.()漫倏.
()忽碧瓦飞m© ng() 2、修改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可望不可既()资态万千()险象叠生()一页孤舟() 获益 菲浅()更胜一酬()惊慌失错()暗然缥缈() 3、 用词语 “历历
在目”造句
4、默写填空
1、孔子认为不能强人所难, 因为:,。 2、经过恶劣环境的考验, 才能看出君子品格的比喻句: , 。
3、 对于同学的优缺点,你应这样对待: ,。
4、 只读书而不动脑不行,只一味空想而不读书也不行,孔子曾 有过精辟的论述,是: ,。 二、 文言文
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而时****之 ,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女知之乎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2、 解释加点
字 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传.
不****乎 择其善者.. 死而后已.是.知也 罔殆 弘毅.. 其.恕乎勿.施于人其恕.
乎 3 、将下面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 学而时****之
见贤思齐焉学****方法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学****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 4、区别词义 温故而知新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故 故又名鬼市云 然 怡然自 得
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5、下列句中 “之”的用法与例句 不同的一项是( ) 例:知之为知之
A择其善者而从之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昂首观之D为之怡然 称快 6、《论语》中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请写出四个(课内外的皆 可) 三、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2、,却话巴山夜雨时. 3、争渡,争 渡, .
4、,小桥流水人家,
5、四季之景无不可爱。请积累与四季相关的诗词名句各 1 例。
春:。夏:秋:冬:四、文言文阅读《山市》 1解释加点字
始悟..为山市连亘..六七里数年恒.
不一见 惟危.楼一座居然. .城郭矣黯然缥缈. .见山上人烟市 ,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辨析词义
数 数年恒不一见为 仁以为己任 数至八层
为之怡然称快
4"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 象与"山市"相似,人们通常称之为: 。五、课外文言文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 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 不可久也, 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 曰: “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 “虽知不能救,然尝居是山,禽 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 解释加点字词( 2 分):
辄: 尝:
2. 翻译划线句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2 分)
3. 辨析词义( 3 分)
然尝侨是山
然父利其然也
为之怡然称快
4. 文中鹦鹉的精神令人赞叹,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还有一只勇
敢的鸟儿,请写出那个故事的名称。 (1 分)
篇二:第一单元答案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知识拓展
(一)山就这么高
1. “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2 .( 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3. 例: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 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 父亲通过 爬山让儿子明白学****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 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二)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1、 A、用 惊天动地 这个词我想表明两个意思,一是虫子虽小, 虽然卑微,但却英勇执着,具有英雄气概;二是小虫子的表现让迷离 中苦闷着,彷徨着的我感到惭愧,促我警醒。
2、 开放题,写出特点,并能够联系文章具体词句加以阐释,言 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嗯,我是比较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在 “虫子”身上传递出 了我的一些想法。它在我眼里,不仅是一只虫子,我想把它描绘成一 个“将军”、“英雄”、“战士”,为此我用了很多 “大词 “,用了很多拟人的 笔法,比如 ”酝酿”、“一往无前 ”、 “兵临城下 ”、 “巍然”等,塑造他面对
困境时候冷静执着勇敢的形象
(必须联系具体的文章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