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设诗意美术课堂的实践
 
 
姚海燕
美术教师的任务之一要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欣赏者能有较强的直观感知、判断、想象美术作品的魅力和优劣的能力。是能力就存在差异,美术学科是一种既符合客观共性又允许主观个性化的科学,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有各自的观念,这种差异归根到底是一种情感差异。结合学校《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学校文化变革研究》的课题,创造诗意的美术课堂,能培养学生感知美、领悟美、评价美的基本能力,激发提升孩子们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一、黑板展示,激励学生关注作品整体效果
日常教学中利用黑板来进行学生作品的展示,是一种最常用的展示手法。简单易行,立竿见影。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学生平时的作业过程中,可以挑选绘画有特点的作品在教室黑板中展示,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因为有一定的距离性,加上光线的问题,这个方法对于细节的展示不够明确,侧重于作品整体性的表现。
如《我在空中飞》一课的教学,学生绘画中往往注重绘画中飞行的人的动作绘画和翅膀的细节表现,对构图、天空、背景的刻画与表现比较马虎。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往往可以看清画面效果的优劣。比如画得主体太小,色彩不够鲜艳,两幅绘画放在一起一比较,就有了很明显的区别。
二、媒体展示,激励学生关注作品的特点内容
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用媒体对作业进行展示播放,是对学生作品的一种隆重肯定。因此,这种方式对学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整个大屏幕上只有自己的作品,在视觉上就很有冲击力,细节上也十分鲜明。一些立体作品效果尤其好,例如泥塑或者纸艺作品。
如《太空里的植物》教学,学生们制作的太空植物,色彩鲜艳,立体有趣。由于彩色纸的大小限制,放在手上效果一般。放在实物投影上,作品一下放大了许多,视觉冲击力就大了许多。泥塑作品尤其如此。学生在制作时动了一番脑筋,但在展示时却拿在手中看不清楚。传来传去又容易弄坏。放在实物投影上就十分清楚了。一年级《装饰杯子》,我使用橡皮泥作为授课材料,学生在制作完成以后,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橡皮泥的色彩很鲜艳,作品放大后呈现,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一般感觉自己的作品受到了肯定,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感受到作品细节上的不同,对他人作品也有很好的了解,评价也就更加地客观公正。
三、奖励手段,吸引学生注意作品的教育主题
对小学生而言,实实在在的奖励,看得见摸得着,比老师的话语更加具有意义。所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奖励,就非常有效。
如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就设计了在课上进行“挑选小笑脸”的环节。课上准备5-8枚笑脸贴纸,让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作业的学生上来挑选自己喜欢颜色的笑脸。学生们为了第一时间挑选到自己喜爱的色彩,都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然后在最后的评选中由画得最好的学生再得多一枚可爱的笑脸贴纸,以示区别。这种方法对孩子的作业速度的提高特别有效。
再如低年级的剪纸系列中有好几节课是关于剪纸作品的练习。个别学生在几节课的练习中对作品的兴趣不可避免的逐渐减弱,有时候也会出现兴趣转移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候用小奖品来进行鼓励和激励,就会出现比较好的效果。
四、手段多种,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
设置一个美术学科学习领域评价表。美术学科分为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综合探究。如果本次评价是哪个领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