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
2、品析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学习文章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情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题目的内涵,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品析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观看图片,学生一句话谈感受。
师:高天流云,大漠孤烟,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你是否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态问题愈来愈严峻。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应当有敬畏之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敬畏自然》,你会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精品文档请下载)
出示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péng hāo ) 咫尺( zhǐ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根据词义说出相应的成语。
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相形见绌)
味道鲜美的食品和菜肴。 (美味佳肴)
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 (沾沾自喜)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不自量力)
高深得让人难以琢磨。 (高深莫测)
精妙得没有与之相比的。 (精巧绝伦)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不可思议)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归纳问题
思考:(1)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提问,明确答案。
总结归纳: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出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和珍惜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品析语言
过渡: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用波浪线划出你最欣赏的语句,用——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读一读,品析其中包含的深意.
2.划出不理解的语句或语段.
3.小组交流 品读语句语段;对疑难语句、语段讨论
哲理性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也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过渡:请大家齐读上面第一句,再读改动后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比较一下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方法指导: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请大家再在书中找几个反问句,读一读,改成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改成陈述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