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中国茶—文化剖析实用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609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茶—文化剖析实用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1/22 文件大小:6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茶—文化剖析实用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中国(zhōnɡ ɡuó)茶—文化剖析
第一页,共80页。
第一节 饮茶用水
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 “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cǎo tánɡ)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第1页/共80页
第二页,共80页。
一、古人论水
唐代以前,饮茶对水要求不讲究,唐代,开创清饮雅尝之风,对水品有了较高要求。唐代最早鉴水试茶的刘伯刍,提出宜茶水品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dì sān);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淞江水第六:
淮水鼓下第七。
第2页/共80页
第三页,共80页。
陆羽亲身实践,把天下宜茶水品,评品次第如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
苏州虎丘(hǔ qiū)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
雪水第二十。
第3页/共80页
第四页,共80页。
1、择水选(shuǐ xuǎn)源
试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密切。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泉从石出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第4页/共80页
第五页,共80页。
2、水品贵“活”
北宋苏东坡《汲江煎茶》诗中:“活水(huóshuǐ)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宋代唐庚《斗茶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茶非活水(huóshuǐ),则不能发其鲜馥”。
第5页/共80页
第六页,共80页。
3、水味要“甘”
北宋重臣蔡襄《茶录》中认为: “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说: “味美者曰甘泉,气芬者曰香泉(xiānɡ quán)”。
明代罗唐在《茶解》中主张:“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
第6页/共80页
第七页,共80页。
4、水质需“清”
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宋代“斗茶”,强调(qiáng diào)茶汤以“白”取胜,注重“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用石子“养水”,目的在于滤水。宜茶用水,以“清”为本。
第7页/共80页
第八页,共80页。
5、水品应“轻”
清代乾隆皇帝一生爱茶,是一位品泉评茶的行家。据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每次出巡(chūxún),常喜欢带一只精制银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按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次,定北京玉泉山水为“天下第一泉”,作为宫廷御用水。
第8页/共80页
第九页,共80页。
总之(zǒngzhī):水要“活、甘、清、轻、洁” 。
第9页/共80页
第十页,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