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导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浪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爱情是人类的永久主题
第一页,共25页。
卫风·氓
第二页,共25页。
中国诗歌的体式及流变
?诗经?
〔现实〕
? 楚辞?
〔浪漫〕
秦汉诗歌
乐府民歌
古诗十九首〔现实〕
魏晋南北朝
诗歌
唐诗的辉煌
与繁荣
劳动号子
宋词的
鼎盛
元曲的
传唱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
诗歌的双子星座
屈原—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三页,共25页。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风 雅 颂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手法:赋 比 兴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第四页,共25页。
风:有15国国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等〕15国风 ,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共160篇;
雅:是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用于诸侯朝会和贵族宴享。分大雅和小雅,计105篇;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计40篇。
第五页,共25页。
诗经简介
形式:?诗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表现手法: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喻此物〞,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第六页,共25页。
三、诵读
〔一〕、正音正字〔先掌握文注中的生字,补充如下。〕
1、匪来贸丝、匪我愆期:fěi〔一说fēi,
因通假“非〞——硬说通假,不必,因“匪〞本
身就有“非〞的义项。〕
2、载:zài,文言助词。〔多音字,另音
zǎi,一年半载。〕
3、渐:jiān,“浸〞意,如渐染。〔多音字,
另音jiàn,逐渐。〕
第七页,共25页。
〔二〕、朗读指导
恋爱时期,原野郊外,废墟墙
头,有位姑娘,翘首期盼,不见
爱人,焦急烦躁,泪花飞溅;爱
人突现,欣喜假设狂,手舞足蹈,
高声欢呼。所以,前句要读得慢
重低,后句要读得轻快高,女子
对爱情的痴情陶醉,一读了然。
诗中有几句最能集中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朗读时要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个性。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第八页,共25页。
〔1〕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倾诉苦水,起调
“矣〞字宜重而缓。
〔2〕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复年复,怨情顿
生,“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
〔3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拳脚相加,家庭暴
力,女子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
〔4〕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爱情已丧失,亲
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感情抒发到达高
潮,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放悲声。
〔5〕“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心反思,感慨万
千,情绪由冲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消沉。
2、 六个“矣〞字传万情,读法各不同。
第九页,共25页。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
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méng〕,民。现代汉语中读作〔máng〕,流氓。
〔chīchī〕,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布币。
买,交易,交换。
通“非〞,不是。
走近,靠近。
指商量婚事。
你,先秦时表尊称。
渡过。
〔qiān〕,本指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qiāng〕,请,愿。
通“毋〞,不要。
主谓之间的构造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古义:直到;今义:递进关系连词。
古义:把……作为〔看作〕;今义:认为。
译文:有个青年笑嘻嘻地抱着布币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
丝,而是来找我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直到顿丘。不
我拖延婚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