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历史故事中谈诚信.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历史故事中谈诚信.doc

上传人:yjjg0025 2021/11/22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历史故事中谈诚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历史故事中谈诚信
历史课本上有这样一则故事: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 ,不知道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立木取信的事实,使秦国的百姓确信新发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今天,《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其核心内容还是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也是今天道德建设中的重点。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的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古人云:言而无信,行之不远。无论处世待人,还是治产经商、治理国家,诚信都是应该遵守的原则。一个人能不能立世,最重要还在于其有无信用。治产经商,诚信也是无弊的生财之道。对于国家来说,诚信尤其重要,它是国家、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政策法令有信,才能有其权威、有其作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孔子:“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要使粮食充足,要使军备充足,要使百姓相信政府。”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在这三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与信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的回答简直是斩钉截铁:“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吃不过是死亡,而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对政府不相信了,国家就无法确立了。”由此可见,诚信对国家的重要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诚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楚汉时期的季布,重诺言,守信义,时人便有“得黄金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言,可见诚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央视播出的节目中,曾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大人闻声赶来,才知道是个玩笑,如此几次,当狼果真来的时候,孩子拼命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大人谁也没有来。播音员以深沉的语调评论道: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诚信。看看我们的周围,你会发现缺失诚信的事例比比皆是:小商小贩的缺斤短两、一起又一起被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一件又一件劣质商品、商战中的尔虞我诈、人际间的虚情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