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微探广东始兴客家围楼的艺术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探广东始兴客家围楼的艺术价值.doc

上传人:w8888u 2021/11/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探广东始兴客家围楼的艺术价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微探广东始兴客家围楼的艺术价值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明末清初之时始兴县开始修建围楼以抵抗清兵。到了民国时期,抵抗土匪和日军。客家村落和民居建筑的选址正是采用“靠山面水”这一原则。围楼这种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客家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很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客家围楼;民宿;建筑形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83-01
  始兴县位于粤北地区,北靠南雄。%都是客家人。据资料统计,全县共有各种大小围楼335座,至1989年底仍保留有198座。围楼这种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客家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很有艺术研究价值。
  一、围楼简史
  客家人特别讲究风水,村落选址必须依当地地理形势,进行现场勘察,其选址与自然山水相契合。客家村落和民居建筑的选址正是采用“靠山面水玛之一原则。客家聚居建筑总是前有溪水或池塘,后有山岗作依靠。有山靠山,以合“藏风聚气”的风水义理(粤北一带对此有别太师椅”的形象称呼)。追求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相合的融洽之境。
  在修建房屋时,客家人特别讲究风水,卜宅立向,选址布局,开门设池均一丝不苟。例如始兴县隘子镇的满堂客家围即采用独特的“太师椅”建筑布局。粤东北围屋(围楼)出现的主要背景是明中期后,这一带山区农民起义频繁,小股土匪蜂起,官府统治鞭长莫及。加上此时客家人口膨胀等因素都促使居民需要寻找一种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居所,于是一种建筑布局类似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组合的堡垒式住宅应运而生。社会震荡,兵荒马乱,匪患四起,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粤北各村村民纷纷建造围楼,形成了“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的客家建筑景观。
  满堂客家始建于清朝,主体为清代官氏四世至六世建筑。这栋围楼是始兴目前来说保存最完整体积面积最为大的围楼。
  这座围楼的特点是高大坚固,易守难攻,隘子满堂大围可说是其中的代表。满堂围由上新屋、中心围和下新屋三座独立的围屋围楼组合而成,坐西北向东南,中轴线左右对称,清道光十三年始建,咸丰十年建成,历时28年。满堂围的中心围面积有5619平方米,17个大厅,265间房,两口水井,内外三层,外层围屋,中层炮楼,内层围楼,这一壮观的建筑群有三大功能:其一是利于防御外侵,其二是适宜聚族而居,其三是显示社会地位置。
  二、围楼建筑形式
  粤北客家围楼形式多样、结构各异、大小不一:有小巧玲珑,占地仅10多平方米的袖珍型围楼,也有气势磅礴,占地达13000多平方米的大围楼,如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楼的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客家大围的建筑用材,有用青砖、麻石加糯米、石灰砌成的砖围,也有用卵石为基础,再用泥土夯成或泥坯砖砌成的泥围。客家人建造围楼均采取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选取当地常见的材料来制作围楼的建筑材料。
  围楼立面一般为四层。围屋的四角大多建有高出围屋一层,并朝外凸出1米右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