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doc

上传人:183833235 2021/11/22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1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真题:
材料分析:
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学****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学****方式的有关理念。
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从学生参与、学****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
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基础性
义务性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3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全面性
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系统性
学生指导
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的主动性。
2、理解学****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策略,合理组织学****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培养成领袖、小偷等)、斯金纳(强化)。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3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七、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阶段性——“***化”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关键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平衡;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
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别差异性——“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4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八、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1、学****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的心向;3、学****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九、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改进教学方法
依据学****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除此之外,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