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河三角洲粮食产量和典型影响因素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杨玉建(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农学院信息中心,济南 250100 ) 摘要: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以 2007 年断面上黄河三角洲 19 县域粮食产量为因变量、以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为自变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WR )对 19 县域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其中随机选取 14 县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训练,运用昌邑、惠民、高青、滨城和利津 5个县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预测验证。建立粮食产量和典型影响因素的 GWR 。研究结果表明, 2007 年黄河三角洲 19 县域的粮食产量的地理加权模型的调整的 R 为 ,预测建立的粮食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的空间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黄河三角洲县域的粮食产量,没有过高和过低的预测值,因此在制定黄河三角洲粮食生产和粮食预警政策时要考虑县域之间的空间的交互作用,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粮食生产和预警政策。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粮食产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 0 引言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较多,不仅受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等粮食单产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因素, 不仅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而且可以减弱粮食生产不安全的发生概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区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不仅是我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实验区,也是山东省“一体两翼”总体发展布局“北翼”的发展重点, 并且是“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三带”发展格局的重要一带。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农业发展是十二五规划实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区域,也是山东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进行“十县、百乡、千村、万户”梯次发展格局模式的重要基地。粮食产量和典型影响因子信息是一类重要的农业信息,也是粮食安全和预警系统的关注点。在搜集和检索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粮食产量和典型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的定量化是农业信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阐明二者的空间作用罐体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 GWR )是空间变异系数回归模型( Spatial varying-coefficient regression model )的一种,是考虑空间效应现象的较好的计量经济方法。研究集成 GIS 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开展粮食产量和典型影响因素之间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有利于揭示县域单元粮食产量之间作用的空间效应、集聚性规律。从而在制定黄河三角洲粮食生产和粮食预警政策时要考虑县域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粮食生产和预警政策。 1 材料与方法 GWR 模型扩展了线性回归模型, 主要是研究变量间的关系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对全局模型估计的系数进行局部分解,最后每个样本都有一个根据周围相邻的样本加权回归的系数,最后还可以把这些系数在地图上进行展示,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实质是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法,是把基于空间位置的关系矩阵加到经典回归分析中形成的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其中的权为待估点所在的地理空间位置到其他各观测点的地理空间位置之间的距离函数,从模型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