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国的财富管理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1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的财富管理文化.doc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11/22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的财富管理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的财富管理文化
关于财富管理活动的起源,经济学文献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理财”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系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句话意思是说,治理财物要名正言顺,以义禁止民众不为非作歹。而对于家庭理财的行为,最早见诸于战国时期的《尉缭子・治本篇》:“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意思是说, 男子从事耕种,女子从事纺织,人们专事耕织不受其他事务的影响,国家就有储备了。――编者注)这是对农业经济社会家庭进行财富积累的最早论述。自春秋以来,古人们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财富管理的思想。例如,管子曾提出“利出一孔”(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编者注);曾子在《大学》中提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一部《周礼》更是“理财居其半”。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古代中国了理财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积累的加剧,财富管理的思想也逐渐丰富。
由于长期以来受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的限制,封建社会中一般居民家庭的财富处于非常低下水平。在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大规模的财富管理需求并不太可能出现。因此,古代财富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家一级一些富裕的家族身上。对于国家而言,财富管理包括了“生财、聚财和用财”三个部分。其中,“生财”就是创造财富,“聚财”就是向百姓收取赋税,“用财”就是蓄养民众。古代中国财富管理重点在于如何打理国家财富。然而,由于受儒家“义重于利”思想的影响,国家进行财富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获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例如,宋朝的政治家王安石就反复提到“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对于家族而言,财富最主要的形态除了货币之外就是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