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11/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摘要:德国是著名的实行高水平福利政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对世界各国具有重大影响。探索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最新改革经验,总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应: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注重商业保险的作用;筹资模式向名义账户制转化;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关键词:中国;德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初具规模,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起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层次新型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发展。1995年改革成果“统账结合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改变了计算养老金办法,建立了基本养老金增长机制和实施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资本来源多渠道、基本建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打下基础。
21世纪以来,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即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提高,且企业及其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也呈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水平,同时促进了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发展与完善。但改革并不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面临老龄化严峻的形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依然较低。统筹层次,是指养老保险缴费收入资金流的收入、支出、管理与核算的层级。当前大部分省、市、县仍实行分级统筹,造成我国养老保险“碎片化”的分散局面。而基础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过低所造成的若干弊端,其中最明显的是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负担“畸轻畸重”。这样易造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养老保险跨地区关系转续以及领取不便、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等弊端,不利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二、中德养老保险改革比较
(一)中德养老保险体系改革背景的异同

首先,我国同德国一样养老保险体系层次较单一,各层次比例失调,过度依赖公共即法定养老保险。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即养老金替代率过高,因此不利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财政压力与风险。
其次,虽然新型改革后,“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已在我国实行多年,但由于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历史成本过大,导致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使制度在实际的实施中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无本质区别的“空账”运行机制。同德国的现收现付制相似,我国当前的巨大“空账”模式越来越无法抵御老龄化带来的代际负担、与财政风险。

(二)中德养老保险改革成效对比


德国与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都实行现收现付的资金筹资模式。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后,现收现付制度开始面临着收不抵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