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新.doc

格式:doc   大小:5,18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新.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1/11/22 文件大小:5.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新
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
——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环境危害:无。
第 3 部分 成分 / 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 CAS No.
乙炔 ≥98 74-86-2
第 4 部分 急救措施
急 救:
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 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困难,输氧,若呼吸停止,实行呼吸复苏术。就医。
食 入:无意义

第 5 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关闭阀门,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喷水均匀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不宜使用卤代烷灭火剂。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
特别危险性: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 6 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切断火源、气源,迅速撤离现场人员至上风头,空气新鲜处,进行隔离限制出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
如有可能可将泄漏气控制焚烧。
环境保护措施: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焚烧要充分。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吸收。
构筑围堰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或导流进入应急下水池。
如有可能,将泄漏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溶解乙炔气瓶及夹具、减压器、回火防止器等连接处泄漏,可先关闭瓶阀,后更换垫片或拧紧处置。严禁溶解乙炔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溶解乙炔气瓶。一般应送专业检验机构进行修复、检验合格后再用。如有可能可将泄漏气控制焚烧。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尽可能清除漏气周围的易燃物、氧化剂(如氧气瓶)等,防止引发次生火灾。
第 7 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溶解乙炔气瓶操作时,必须配置回火防止器,采用不发火专用瓶阀板手。
溶解乙炔气瓶必须直立操作使用,严禁卧放使用。。
严格控制放气流速,·h,防止静电积聚。
在输送过程中,管道、容器都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在容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电气与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小于10Ω。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源、热源及氧化剂,安装燃气报警器。
有救护预案。
储存注意事项:
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