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摘要: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重视,单位对固定资产注重购入,轻视管理的模式,应该引起单位管理者的重视,加大力度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明确固定资产各管理部门职责,进行分级核算,分级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并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相结合,全面综合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综合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多而且金额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大,有些医院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面临新的挑战,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的,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固定资产虽然是资产,但购进资产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折旧费和维保费等费用,如果对资产使用不当,不及时维保,致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也会造成医院经济上的损失。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各级地方财政资产管理政策不断推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改变医院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使固定资产管理由分散、孤立的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实现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有效结合,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不清,使用部门人员对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
(二)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设备购置申请由使用科室提出,各个职能处室共同审批并签署意见,往往职能处室意见被忽视,从而不能达到全面、科学的论证。。单位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欠规范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包括:有些政府采购合同无合同签署日期,则无法确定合同生效日期。审批时间滞后于合同签订时间,合同签订时间滞后于经济事项发生时间。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条款,如合同约定交货时间为合同生效后30日内,但设备验收和开箱时间已经超过30天,实际交货时间滞后于合同约定交货时间,已造成延迟交货,但合同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违约赔偿条款。。设备验收入库的时间往往被忽视,验收和入库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到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需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资产的调拨、租借、对外投资、处置、捐赠等业务未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执行
。如有些科室接收社会捐助的资产,未办理资产入库手续,不利于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造成账实不相符,会导致资产的流失。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应纳入医院统一管理使用。单位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的设备等实物资产,需办理入库手续,登记相关账目,领用时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