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精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106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蓝天 2021/11/23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案例研究》成果报告
泸州市江阳区五星小学 杜德贵 马昭均
一、 研究的背景
2004年秋期学校一次教研活动,学校刘刚老师上了一节课,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新课导入非 常精彩。2005年5月,全国一线名师西部行在成都上课,学校女排我去学习了两天,两天的学习收获 很多,上课的老师教育理论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精彩,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更是非常精彩。回学校后 我上了一节汇报课,课后的讨论中,老师们对新课导入这个部分作了很窩的评价并要求我把新课导 入这个部分详细地写下来。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这个问题,并于2006年9 月立项研究。
二、 研究的冃的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 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口然地 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 通盘考虑、周密女排的集中体现。我立项研究的初衷是收集一些新课导入的精典案例,进行理论分析, 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新课导入理论为指导,借鉴他人精彩的新课导入案例,使自己的新课导 入更优化,并以新课导入为起点,提窩口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三、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
案例1:利息的计算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是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一般能拿多少压岁钱?
生:(多种数冃)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我那时拿几元钱也 很开心,你们拿了那么多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 ?
生(笑答):不是。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处理压岁钱的呢?
生:1、我交给妈妈保管。2、我交学费。3、我一部分存银行,一部分买学习用品,再捐一些给 慈善会。4、我小部分买烟花,大部分存银行……
从压岁钱引入储蓄,再从储蓄引入利息,使利息计算来源于学生口己的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 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案例2: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局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牛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牛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牛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个子大穿不上的。
牛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 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丁从牛活屮发现数学问题,“个子大"和“胖”实际上就 是体积大。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案例3:圆的认识
师:(课件出示:操场上,同学们分别围成正方形、二角形、圆形玩套圈游戏)在这二组游戏 中,对每个同学都是公平的是哪一组?
牛:围成圆形的一组同学。
师:为什么?
牛:因为围成正方形、三角形的每个同学到屮间玩具的距离有长短,围成圆形的同学到玩具的 距离人人相等。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学生对圆已有表象认识,并对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性有 所渗透。
案例4、5的认识
师:小册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 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
牛: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拍儿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和2组成3, 1加2等于3, 1小于2, 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儿个比4小?
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案例5: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师:同学们,口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牛:买过。
师:买过些什么?
牛:钢笔、铅笔、作业本
师:好的,买过的东西真不少,象你们买的那些东西都可以称作商品。那么,你在买商品时, 应付多少钱是怎样确定的呢?
生:看看要买的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就行了。
生:不行,有时还得乘。
师:怎么乘?你能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