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胡同文化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胡同文化与北京胡同的关系,并能对胡同文化谈出自己的看法。
2、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教学过程:
重点:概括、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难点:体会胡同文化与北京胡同的关系。
导入
师:课前我们听了有关北京胡同的歌,看了一些北京胡同的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
讨论、明确:(1)京腔京韵(2)对胡同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胡同的热爱。
师:歌声里、图片上记录的是北京往昔的岁月,如今的北京沧桑巨变,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旧城被大面积改造,大多北京市民走出狭小的胡同,拥挤的四合院,住进了高楼大厦;现存的胡同都在没落着,甚至那些很有名气的胡同也在走向没落。
在北京胡同里住了40多年的作家汪曾祺先生对于胡同的没落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胡同文化》,概括汪老先生笔下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他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胡同文化》
2、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散文有《人间草木》《故乡的元宵》《胡同文化》等。
3、有关“文化”的概念(使用投影仪)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杭州交通职高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
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快速阅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文章有几小节?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的?找出有关段落。(出示)
第一部分:(1——4节) 介绍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
第二部分:(5——12节)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第三部分:(13——15节)阐述北京所面临的衰落和没落。
三、精读课文
1、读第一部分
讨论:(1)北京胡同有什么特点? (2)找出关键词读一读。
胡同特点:走向——正;取名——趣;数目——多;环境——静。
2、读第二部分(分四人组讨论)
讨论: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正而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怎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5-12段,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概括。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胡同中的居民世代居住,安土重迁。让学生读读第六节。)
(四合院是一盒子,北京人虽讲究礼数,但平日人际交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
(北京人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大白菜文化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对学潮的态度)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