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蝙蝠和雷达 》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蝙蝠和雷达》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1上课,我利用上节课知道的知识引入,再启发学生想知道什么?来归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然后设问:(1)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2)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呢?2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读、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3、利用重点句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的能力。4、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不足之处: 1、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指明复述的人数也不多,应再抽两名学生复述才好,如果这样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2因时间关系让学生说说仿生学的例子没有完成,准备的图片也没有让学生欣赏到。曾有人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一堂课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