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1/24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2720(2009)04-0251-01
【关键词】烧、烫伤创面;热力作用;蛋白质变性;渗出液;中 药
烧、烫伤创面是由热力作用于皮肤和黏膜后,不同层次的细胞因 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而脱落成痂,强热力可使皮 肤甚至其深部组织炭化。烧、烫伤区及邻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可发生充 血、渗出、血栓形成等变化。渗出是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结果,渗出液 为血浆成分(蛋白质浓度稍低)可形成表皮、真皮间的水泡和其他组织 的水肿。全身反应较小,较浅表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对全身影响 不明显。近年来,烧、烫伤创面常规用药及常规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 <sup>[l]</sup>,传统烧、烫伤创面治疗仍采用干燥创面,全身或局 部防治创面感染,在临床上多使用吠喃西林、洗必泰、磺***嚅嚏银及 其他化学粉剂。其疗效不如自制中药配制的药剂(润湿药物暴露疗法) 疗效好,现将自制烧、烫伤药剂研讨如下:
1中药方剂的组成
处方:大黄300g,黄柏300g,地榆300g,乳香300g,赤石脂 300g,蒲黄30g,冰片60g,共同研磨用芝麻油调成糊状(现用现调)。
2适应证
,在致伤48h 之内,清洁创面使用效果最佳。在致伤48h以后,因使用其他方法治 疗而出现炎性反应的创面,只要清创彻底,并及时纠正发热等不适症
状,然后使用本制剂,也同样可保证创面的一期愈合。
、烫伤面积在5%或总面积不超过8%的浅II 度创面或5%以下深II度散在性创面不超过1%烧、烫伤创面 <sup>[2]</sup>,特别适用于春、夏、秋温度较高季节治疗的病人。 因烧、烫伤创面覆盖本制剂,可免去敷料包扎,直接半暴露,改变了 以往常规凡士林纱或油类、脂类药物外用造成的包扎换药次数多、创 面引流不畅、潮湿化脓等缺点。
3使用方法
烧、烫伤创面用0. 9%***化钠溶液冲洗干净,修除腐皮并剪去水 泡,对烧、烫伤创面在48h之内的用芝麻油和混合药粉调成糊状药物, 均匀涂在创面上,然后盖上凡士林油布(避免污染衣物),尽可能暴露。 每天在药物涂层补充给药,保持创面药物湿润。若烧、烫伤创面在 48h以后,先清除创面分泌物,用0. 9%***化钠溶液冲洗后,再在创面 上涂糊状药物。由于许多患者在早期创面处理欠妥,往往出现感染症 状,对此类创面可多次补充给药,如用药出现痂下感染的,可行引流, 再次给药,一般不会影响疗效。
4讨论
4. 1此方剂具有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等作用。其中大黄、黄柏、 地榆中的大黄蕙、地榆皂贰,黄柏碱等成分,对烧、烫伤创面的易感 细菌,如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可增强创面的抗感染能力;冰片中的龙脑脑及少量的油精、倍半 糖等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赤石脂具有收敛止血、收涩生肌、敛疮 功效,治疗疮疡溃后不敛,湿疮流水及外伤出血等作用;蒲黄具有活 血化瘀、祛瘀止痛之功效,蒲黄中的有效成分有机酸能抑制血小板凝 聚,是较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因此本方剂用蒲黄的止血功能。4. 2 润湿药物暴露疗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