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初一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一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jenglot 2021/11/24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一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一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年级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2分)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眩(xuàn) 迂回(xū) 糟蹋 (tà) 啜泣 (chùo) ....
B、骚扰(sāo) 蜕变(tuì) 剔透(tī) 蹂躏(lìn) ....
C、伫立(zhù) 琐事(sǒ) 训诫(jiè) 庸碌(lù) ....
D、耸立(sōng) 枯涸(hé) 猝然(cuì) 结束(sù) ....2、(2分)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头晕目眩 雏形 心惊肉跳 小心翼翼
B、襟怀坦荡 善长 肃然起敬 忍俊不禁
C、呼朋引伴 栖息 盘虬卧龙 怡然自得
D、德高望重 贮藏 敷衍了事 精神抖擞 3、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2分)..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B.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我感到我和他们非常相似。
D. 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4、(2分)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
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
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
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C.《生命 生命》抒写由寻常小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
D.《童趣》回忆童年时代的种种情趣,说明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能
享受到无穷的物外之趣。作者将人生哲理寄寓在小事中,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5、(2分)对何其芳的《秋天》中的第二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这节诗描绘了一幅“霜晨归渔图”。
B、“冷雾”一词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初一语文试卷
C、“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节诗中的“清晨”相呼应。
D、“游戏”一词暗示了渔人劳而无功的惆怅。
6.(10分)诗词填空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
哲理,这两句诗是: , 。 (3)、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 ; , 。 (4)、《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7、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
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 (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
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
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1分)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
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1分)
二、阅读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
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初一语文试卷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