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教育方式.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教育方式.doc

上传人:春天笑笑 2021/11/24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教育方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1 / 1
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最近读到一则外国小幽默,叫《不愿上学的校长》。说的是一个孩子某天早上突然不想上学了,妈妈让他讲出两个理由。
这个孩子说:“第一,所有的同学都恨我;第二,所有的老师都恨我。”妈妈听了以后,没有责备他,只是恳切地对他说:“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学校。”儿子的顽皮
劲儿来了:“能讲讲去学校的理由吗?”妈妈笑着说:“第一,你已经 52 岁了;第二,你是学校的校长。”接下来的事,会怎么样呢?这个“大孩子”以一个校长的心情和身份,神气地走进了那所他不愿意去的学校。
这是个幽默小故事,但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可以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
还有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求职,主考人问他:“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大学生回答:“没有”。“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主考人头也没抬。大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他的内心震颤了,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为了承担家务、照顾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已经变得那样粗糙、僵硬。
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地对主考人说:“即使你们不聘用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学生终于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
这是极为成功的暗示的例子,那么深刻,那么有力,足以打动人。
暗示,能够教孩子学会平静地对待一切,包括伤痛——孩子与同伴相处,吃了亏,把他叫到身边,轻轻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