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案.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1/11/2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案
年级:八
学科:语文
课题:
《核舟记》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胡涛
审核人:
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能力目标
学****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深对具有高 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核舟记》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碱情景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 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 谁来讲给我们听听
呢……今天,我要给大家 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 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 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 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 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核舟记》。
导航台
知识链接
魏学渺(1596〜1625),字子 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 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 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记”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 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 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 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 分。
自主探究环节
请结合课下注释速读 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 顿。同桌互相补充纠正。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
1、 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2、 组长范读,校正读音。
3、 自学要求:以小组为 单位自学,结合课文注释 和自己储备的知识大胆
1、 校正字音
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八分有奇
2、 通假字。
释疏通文意。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数 量词用法五类情况进行 归类整理。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是 怎样的。
在课文的主体部分,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 绍核舟的?
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 照“船头一中间一船尾” 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 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 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 写?
品析语言,真切感受 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的特点。
尝试通译全文,尽量不要 借助翻译资料书,以免养 成依赖资料书的****惯。小 组内不能准确把握的地 方,用笔圈点出,然后找 老师或其他组同学给与 帮助。(自学时间为15分 钟)
训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合作交流环节
数量词的用法。
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 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 面。
在课文的主体部分,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 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 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 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 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 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 尾。
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 照“船头一中间一船尾” 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 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 以颠倒。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 拨。明确:大概有两个原 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 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 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
1、 质疑问难
各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地方,共同商议解答。
2、 齐读或自由小组接读 课文。
3、 指名通译课文。
4、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师重点点拨:“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情况
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 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