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孔子的中庸观.ppt

格式:ppt   大小:2,37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子的中庸观.ppt

上传人:yixingmaoj 2021/11/24 文件大小:2.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子的中庸观.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子的中庸观
“中,正也;庸,用也。” (《说文》)
“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 (程颐)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朱熹则 )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叫做 ‘中’;始终如一,保持经常叫做‘庸’。” (《中庸章句》 均见)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 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之无忌惮也。 ”(《中庸》第二章)
何谓“中庸”?
中庸就是不走极端,而取中间,使两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达到令人满意的结合。如果只顾一端,不顾另一端,那就成了“极端主义”,其结果是“过犹不及”。
中庸本义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抽去了中庸精神,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学说,都将陷入僵死和片面。尽管它如此重要,孔子还是感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的中庸思想来源于他的天道宇宙观,是将其宇宙观应用于人类社会中所衍生出的“不偏不倚”、“时中”、“合宜”的方法和准则。换句话说,中庸思想是孔子天道观在人道中的应用。
来源
孔子的中庸思想就是孔子为“救世”而苦心孤诣觅得的方法和准则。他所生活的春秋末世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子弑父,臣弑其君,孽杀其宗,” 一切礼乐制度、等级秩序都被颠倒了。
孔子对知与行的辨证认识体现了中庸认识论的基本精髓,即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只有在认识上多闻多见,不偏执一端,才能在行动上做到执两用中。正是基于知的先决作用,孔子把知列入“三达德”之中。 在“三达德”中,知与仁的关系也深刻揭示了中庸的变通精神。知与仁是辨证统一,互相依存,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认为大知的人乐水,好动,讲变通,不僵化,不偏执,时刻以中庸为尺度校正、变通,达到和乐的境界;仁者乐山,主静,仁是被作为最高价值水准来看待的,是“中”,是“正”。简言之,仁的根本精神是不变的,变动的是达到仁的方法和路径,即知,也就是“用”(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里?
◆ 为政治国
◆ 礼制
◆ 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