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10--经济技术指标.ppt

格式:ppt   大小:784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10--经济技术指标.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21/11/24 文件大小:7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10--经济技术指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从量的方面衡量和评价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依据。
土地平衡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用地平衡指标
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及每一居民平均占有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数量(人均用地水平),是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必须在规划设计文件中反映出来。

1用数量表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用地现状,
2用数量表明规划设计方案的各项用地分配和所占总用地比例;
3居住区、居住小区各项用地指标和占总用地的比例,表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
4作为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

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共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 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 等停放场地。
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其它用地(E)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居住区规划用地范围内安排的非为居住区配建的公建用地或与居住区功能无直接关系的各类建筑和设施用地,以及保留的单位和自然村及不可建设等用地,统称其它用地。
.用地范围的确定
1 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 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2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①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于住宅用地。
②住宅邻公共绿地,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
界线时,通常在住宅的长边,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住宅的两侧,一般按3—6m计算。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
明确划定建筑基地界线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幼托、学校等均技基地界线划定。
未明确划定建筑基地界线的公共设施,例如菜场、饮食店,可按建筑物基底占用土地及建筑物四周所需利用的土地划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