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docx

格式:docx   大小:5,47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docx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1/11/24 文件大小:5.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第 1 页
第 1 页
得其他人会怎样看待自己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自己如何做面子给其他人看 。另一位著名学者 、 美国心理学家 Stella Ting - Toomey 在 1998年提出了面子-协商理论( face - negotiation theory) 。她认为 ,面子是一个关于在公众中建立自我形象的隐喻,是“个体期望他人予以其自我社会价值认同的一种需求感” 。她结合 Edward Hall 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提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的观点 。根据这一观点,低语境文化( 如西方文化) 追求的是消极面子 ,高语境文化( 如东方文化) 追求的是积极面子。
低语境文化( 如西方文化) 中追求的消极面子 , 包括 face -restoration( 挽回面子) 和 face -saving( 留面低语境文化( 如西方文化) 中追求的消极面子 , 包括 face -restoration( 挽回面子) 和 face -saving( 留面子)[ 3 ] 115 - 116 。前者要求自我的空间和自由 ,避免他人侵害自己的独立自主; 后者则表现为对他人自由空间和某种孤僻的尊重。消极面子在个体主义的文化中( 如美国文化) 尤为明显和突出, 它表明了个人希望拥有行动的自由, 不希望受到他人的干涉 ,希望能独自享受“领土完整”感,其核心内容是个人自由,充分表明了西方文化对于个人价值观念的重视。比如 : 在美国家庭中 ,电话铃响了, 但因忙于它事 ,父母们在让孩子接听电话时会说“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e phone? ” ; 餐桌上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让对方递餐具或者调味品时会说“couldyou please passme the salt ? ” ; 因为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要说“excuse me” ; 售货员询问顾客时要使用“Can I help you ? ”等等,这都体现了对别人自由 、 空间的尊重 。在这种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会充分尊重彼此行动的自由 ,留给对方更多的选择余地, 注重对彼此消极面子的保护。
但在高语境文化( 如东方文化) 中, 比如在传统的中国家庭, 家庭成员或者亲属相互之间频繁地使用“请”、“谢谢”等敬语 ,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自在。这是因为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消极面子生长的土壤是缺乏的 ,甚至不存在 。相反,决定我们思想行为的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 。在这种文化中 ,人们主张和谐, 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发生矛盾和冲突 ,一旦发生矛盾和冲突 ,人们立刻回使用例如“对不起”等语言或者相应的贬己尊人的行为来维护双方的面子, 避免矛盾的升级 。这种语境文化追求的是积极面子, 它包括 face - assertion( 要面子) 和 face - giving( 给面子)[ 3 ] 116 。“要面子”表示面子有极高的价值
第 2 页
,意味着被群体接纳、包容和保护。所以, 我们常说“死要面子活受罪” 。2006 年央视春晚小品《实诚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给面子”是鼓励、支持并满足人们对被包容 、 被接纳、被承认的需求。两者都强调人们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位 、 声誉的认同和社会对其需求的认可, 不包含“消极面子”的元素 。

对面子的追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同时又贴有典型的文化标签,不同的文化
背景对“面子”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是否有面子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刮痧》中的大同是一个怀揣着美国梦的华人,渴望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同曾经获得过美国电脑游戏设计大奖,激动地说过“我爱美国,这就是我的美国梦”。在丹尼斯与保罗发生冲突的那一刻,我们能发现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比大同自己想象的还要深得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5000多年的华夏历史,2000多年一直处于封建社会。在社会生产中,农业是中国稳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得人们依山傍水结伴而居,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沿岸是人口的密集集居地。家庭与家族血缘成为了人们集群居住的基础,因此“人和”得以被高度的强调。受这种模式的影响, 在之后的历史中, 大多数的中国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变动仍然不太频繁, 比较容易形成较为固定的邻里、朋友、亲戚等社交圈子。
“人和”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为人自谦、礼让, 较多顾念他人的感受。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特别注重与他人建立融洽关系, 以便在社会群体中赢得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维持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