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基础
第一页,课件共33页
章节引言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由于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理论不断更替,教育技术的内涵得到不断的扩充与完善。时间的凝练构筑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指引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理论基础包括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本章旨在对上述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作一个详细的阐述:传播理论,对教学传播过程中各要素、流程与效果进行分析;学习理论,介绍二十世纪几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教学理论,列举常用的教学理论以对教学产生指导作用;系统科学理论,以宏观的视角分析教学过程,提供解析教育技术的新视角。
理论基础
第二页,课件共33页
思维导图
理论基础
第三页,课件共33页
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理论基础
第四页,课件共33页
传播理论
传播概述
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教育传播
理论基础
第五页,课件共33页
传播概述
传播指的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学在二十世纪美国确立
代表人物:拉斯韦尔、卢音、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分类: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亚里士多德提出传播过程中涉及到五个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
理论基础
第六页,课件共33页
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解读:即5W模式。Who,指信息的传播者;Say what,指传播的信息内容;In which channel,指信息传递中运用的中介媒体等;To whom,是信息的受传者,也是传播的目的地;With what effect,“效果”,是信息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优点:明确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研究领域: 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分析。
缺点:首先,它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劝服的过程,即传播者通过传播过程去影响受传者,而忽视了传播过程的其它功能。其次,拉斯韦尔模式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直线的过程,忽视了传播过程中“反馈”这一要素。
理论基础
第七页,课件共33页
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解读:由七个要素组成: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反馈,干扰。
优点:是一种数学模式,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创造性的引入了“噪音”概念,让大家关注到传播过程中不速之客的存在。
缺点:它虽然引入了“噪音”的概念,但是对噪音的分析不足;它虽然提出了“反馈”机制,但是对反馈也未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它本质上仍属于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这让它常受批评,并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理论基础
第八页,课件共33页
传播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解读:奥斯古德认为在人的传播系统中,个人同时发挥着传送和接收的功能,因此提出了突出强调人类传播的协商性和互动性的传播过程模式。
优点: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是一个双向传播、且不断循环反复的模式,它的传受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严格的区分,非常适用于人际传播领域。
缺点:在现实传播中,由于传受双方的社会地位、传播资源、传播能力以及传播时间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传播往往是相当不平衡的。
理论基础
第九页,课件共33页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的要素
四大要素:教育者、教学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两个重要概念:教育环境、教育效果
教育传播的过程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
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通道传送阶段
接收与解释阶段
评价与反馈阶段
调整再传送阶段
教育传播的效果
理论基础
第十页,课件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