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 工资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
狭义的工资,是指劳动者获得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广义的工资,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狭义的工资,还包
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
W1=基本工资
W2=W1+奖金+津贴
W3=W2+福利
W4=w3+延期支付
二、工资理论
1、生存工资论
“生存工资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并描述的理论 。
生存工资论的要点是: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他的最低生活费用。这也就是说,工人的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的水平上,只能保持在使其勉强糊口的水平上。
2、工资基金论(1)工资取决于三个要素:工人人数、雇佣工人的资本、工资成本与其它成本之间的比例,即工资是资本的函数;
(2)工人的具体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人数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成本与其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3)更重要的是,用于支付工资的资本成为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工资基金,也就是说,在短期内要想增加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就必须以减少别一部分工人的工资为代价。
3、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该理论认为,在充分竞争的静态环境里,生产中的两个决定性要素——劳动和资本,将依据自己对生产的实际贡献来公正地获得自己的收入。而每一个要素的实际贡献按照其投入量的多少不断变动着,并且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性趋势。这也就是说,在生产的两个要素中,如果其中一个要素不变,另一个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那么,在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后,该要素最后投入的那个单位量所带来的收益,是不断减少的。比如,在一个企业中,如果资本的规模固定了,而新的劳动力不断被投入,那么,每一个新投入的劳动力所创造的收益将是不断减少的。
4、供求均衡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二者均衡时的价格。
5、工资谈判论
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取决于市场上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