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变了味的棚改”说起 2015 年 11月 28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变了味的棚改”为题, 发布了一则新闻。大意是: 某城市以棚改为名, 划出了一大片棚改拆迁区。区内既包括一部分比较完好的住房, 还包括一部分比较完好的办公楼、旅馆、幼儿园等建筑。而拆迁区附近有一批条件很差的住房, 居民曾多次提出拆迁申请, 却没有划入拆迁区内。据了解, 这个拆迁区不是建住房而是将建成一个商业区。以上情况说明, 这个所谓的棚改拆迁, 完全违背了棚改是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原意。中央电视台把它定性为“变了味的棚改”,是恰如其分的。借此,发表以下意见。一、一个危险的信号进入本世纪以来, 许多人对我国每年过量的房屋拆除, 不断反映意见。建设部领导也曾多次要求各地, 对房屋拆除要持审慎态度。特别是要拆除一些还可使用多年的建筑, 更要严格把关。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给我们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就是有的城市可能借棚改之机, 再次刮起大拆迁之风。建议有关当局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中央电视台记者曾询问有关公务员为什么要规划这样大片的拆迁区。这个公务员无言以对,只能以这是政府的决策来搪塞。业内人士都晓得, 如果在城市内土地金贵的地段搞拆迁, 政府支出一亿元的拆迁费, 可以获得资金两亿元以上。这很可能是出现棚改变味的一条重要原因。二、今后一段时期内住房工作的重点消除贫困是我国今后五年要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对城市居民的消除贫困应该反映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衣、食、行、用在五年内脱贫问题不大, 难度最大的是住房。其原因在于近十来年我国城镇不仅以建设商品房为主,而且房价的连年飞涨,致使目前仍有数量巨大的中中、中低( 含长期在城市打工准备在城市定居的农民) 收入者因无力买房而处于“住房难”的境地。因此, 加快保障房建设速度, 做好保障房的分配供应和管理工作, 特别是严格控制保障房的套型和价格。争取用 5 年或稍长一些时间( 从现在的情况看,5 年时间可能不够), 做到广大中中、中低(含长期在城市打工准备在城市定居的农民) 收入者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相应的保障房, 使他们真正地实现在住房方面脱贫。这就是我国住房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紧抓不放、切实抓好的重点。三、摆正棚改的位置日伪时期, 东北各城市都有好几片棚户区, 主要供应当年十分贫困的工人居住。由于棚户区的条件十分恶劣, 新中国成立后, 东北各城市的政府都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就是棚户区改造一词的来源。因为时代变迁, 现在讲的棚改, 则可能主要泛指新中国成立一二十年内建成而今需要改造或拆除重建的住房。在实施中,多为拆除重建。大家知道, 建成一套住房, 只需要两三年或三五年时间。而住房建成投入使用后, 短的使用几十年, 长的则超过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漫长的使用期内, 搞好住房的保养、维修和管理, 以保证其长期完好运行十分重要。因此, 世界许多国家都普遍地对住房的保养、维修和管理, 包括小修、大修、改造、拆除重建等做出详尽规定。是否应由政府做出一个住房使用年限的规定, 作为住房改造或拆除的依据。上世纪 90 年代我第二次访美时, 了解过他们的做法。美国 1930 年召开全国住房会议确定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当年, 就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注: 华尔街就在这一地区) 建设了第一批社会住宅、亦即中等收入者保障房。当纽约市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