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6
文档名称:

核磁共振波谱东区选修.ppt

格式:ppt   大小:7,345KB   页数:2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磁共振波谱东区选修.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21/11/25 文件大小:7.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磁共振波谱东区选修.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 NMR Spectroscopy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核磁共振谱仪简介
第三部分:核磁共振氢谱
第四部分:核磁共振碳谱
第一部分: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一、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
二、化学位移
第一部分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概 述
核磁共振谱是又一种有机物结构分析的重要方法。
所谓核磁共振(简称NMR) 是指处于外磁场中的物质原子核系统受到相应频率(兆赫数量级的射频)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其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因而,核磁共振谱称为波谱。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一种自然现象,1945年由Bloch ,主要用于测定原子核的磁矩等物理常数,他们也因此而荣获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1950年,Proctor, W. ,即化学位移。接着又发现因相邻自旋核而引起的多重谱线,即自旋-自旋耦合。
1951年,Arnold等人发现了乙醇的核磁共振信号是由3组峰组成,并对应于分子中的CH3 、CH2 、OH 3组质子,揭示了NMR信号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953年美国Varian公司首先研制了NMR波谱仪,从此开拓了NMR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谱仪得以实现和推广。
现在,核磁共振谱已成为有机物分子结构鉴定中最有用的一个工具, NMR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仪器向更高的磁场发展,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利用各种新的脉冲技术,发展了NMR的理论和技术。
提出并实现了二维核磁共振及三维和多维核磁谱等。
通过核磁共振谱可以得到与化合物分子结构相关的信息:
(1)从化学位移可以判断各组磁性核的类型,在氢谱中可以判断烷基氢、烯氢、芳氢、羟基氢 、***基氢、醛基氢等;在碳谱中可以判别饱和碳、烯碳、芳环碳、羰基碳等;
(2)通过分析偶合常数和峰形可以判断各组磁性核的化学环境及其相连的基团的归属;
(3)通过积分高度或峰面积可以测定各组磁性核的相对数量;
(4)通过双共振技术(如NOE效应)可判断二组核的空间相对距离等。
问题: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各得到什么信息?
核磁共振测定的特点:
(1)不破坏样品,一份样品可测多种数据;
(2)不但可测定纯物质,也可测定彼此信号不相重叠的混和样品;
(3)不但可测有机物,也可测许多无机物的分子结构。
一、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
1、原子核的基本属性
(1)原子核的质量和所带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目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质子与中子数之和是原子核的质量。原子核的一般表示方法:11H, 12 6C。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原子核的简化表示方法:1H, 2D (2H), 12C 、13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