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
一、 化学研究对象: -2 -
二、 物质的两种变化 -2-
三、 物质的两种性质 -2-
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五、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6-
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6-
二、 氧气 -7-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0-
一、原子的构成 -10-
二元素 -10-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13-
一、 爱护水资源 -13-
二、 水的净化 -13 -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5-
一 质量守恒定律 -15 -
二、 化学方程式 -15 -
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7-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8 -
第一节 金刚石、石墨、C60 -18 -
第二节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9 -
第三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9 -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应用 -22 -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22 -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23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 周期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二、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 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 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两种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另U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四、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前
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为乳白 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 石蜡,放入水中,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
蜡烛比较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蜡烛
火焰外层最亮,最里面最暗,平放在 火焰中的火柴梗两端(最外面)碳化最严 重,中间几乎为白色,罩在火焰上方干燥 的烧杯内出现了水珠,用澄清石灰水湿润 内壁的烧杯变浑浊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 亮且温度最高,焰心最暗且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后有水 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蜡烛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用火 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蜡烛复燃
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汽(石 蜡的固体小颗粒)
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 思交流等。
(二) 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三) 药品的取用规则
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 满试管底部即可。
处理原则“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 容器内。
护眼原则: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如果试剂进入眼内,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断眨眼睛,必要时要看 医生。
(四)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或金属颗粒:用银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滑”。
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粉末状固体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然后使试管 直立起来。
(五)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较多量液体:倾倒法。
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塞子被污染或药品腐蚀桌面),然后拿起瓶子,使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防止 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倾倒时,瓶口要紧挨容器口,慢慢倒入(防止液体洒出),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防止盖 错瓶塞或药品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