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上谣李贺教学目标: 1、了解李贺,把握李贺诗歌的特点。 2、概括诗中所营造的仙境画面,明确诗人营造仙境的意图。作者介绍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 “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 “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王氏姊(李贺嫁给王家的姐姐)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李贺诗以奇诡险怪著称,色彩艳丽,想象瑰奇。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里写到: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筹鼎, 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其诗继承了“楚辞”骚体诗的艳丽风格,同时将这种艳丽更推至幽缈空灵。李贺与李白在风格取法上有一致之处,只是太白诗的格调明朗多豪情,因其处于唐极盛时期,故诗歌意境宏远,气度万千;而李贺所处已是中晚唐,颓势毕露,社会矛盾加剧,所以诗人们希图为自己构筑一个个人世界来远离现实的残酷,因而追求艺术上的奇特之美,故李贺诗晦僻冷艳,格调幽寂带一点虚颓之气,以表达他的哀怨与愤激。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求新求奇。“诗家变化,盛唐已极。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谭友夏)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带有浓烈的虚幻荒诞的特色。 2、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变化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3、凄恻冷寂的浓重气氛。李维贞《昌谷诗解序》曰: “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李贺常用一些凄冷的字眼和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哀怨的气氛,以表现他内心的苦闷。 4、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挖空心思地避俗求新。“长吉体”不光是题材或语言的诡异,主要的还在于诗歌意境和构思的新奇谲怪;题材、语言等因素,则是从属于其整个意境与构思的。分析诗作(一)作者思路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二)第一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 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三)第二部分 1 、画面一:月宫仙人采桂图。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 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 2、画面二:秦妃当窗望晓图。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 3 、画面三:吹笙耕烟种草图。仙人王子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