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简案
衡水市冀州区第四中学 白志巧
步骤一:解一解,读懂本文题目的意思。
学习流程:
解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什么意思, “至”是什么意思。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步骤二:读一读,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可采用男生读,女生读,男女混合读,齐读的方式进行。
学习流程:
读准字音,圈点勾画。
读准停顿之处,划分句子节奏。
读课下注释,为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读懂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准确翻译句子。
读出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步骤三:品一品,体味诗句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愤懑)
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步骤四:悟一悟,感受千古佳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展示的意境美。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
诗中有画
炼字精妙
修辞的使用。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步骤五:结一结,把握本诗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把握内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总结出本首古诗的中心。
步骤六:画一画,美在何处。
自主探究、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并通过你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步骤七:练一练,我能行。
中考试题大练兵。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 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 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 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 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 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 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 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 下 列 对 诗 歌 赏 析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第二联用 “出”、“入” 描绘动态景物, 第三联用 “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