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二胡艺术.pdf

格式:pdf   大小:19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胡艺术.pdf

上传人:changdan5609 2021/11/27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胡艺术.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胡乐
2009211686
二胡在民间有很多的名称,如:南胡、胡琴、嗡子等。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
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由于二胡的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婉转、技法且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为被广泛应用于京剧、评剧等戏曲音乐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中,
它的表演范围、流行区域、以及民众的喜爱程度是其他胡琴类乐器所不能比的。
下面我想从二胡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和特点,另外表达一下自己对二胡音乐的
感受。
一、二胡的起源
对于二胡的起源,大家众说纷纭,但是比较为大家接受的是起源于唐朝的胡琴,由唐朝
的胡琴发展演化而来。
赵后起和项阳分别在《胡琴考略》和《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再辨析》等文中,通过对胡琴
一词的理解,认为胡琴在唐代时期是指琵琶类的忽雷等乐器。宋元时期的胡琴在唐代俩种形
制的基础上,在向弓弦乐器不断的融合和借鉴当中,形成了新型的“火不思”类的弓弦乐器,
并促成了“马尾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二胡”名称在清代的正式确立。
自唐代奚琴出现以来,到清代二胡这一名称的正式确立,在乐器形制和演奏方式及名称
上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
第一次,是唐代奚琴类棒擦弓弦乐器的产生,为现代二胡在性质和演奏方式上的成熟奠
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次,是“火不思”类胡琴的普遍使用,促成了马尾弓的出现和广泛的运用,从而标
志着胡琴类弓弦乐器由“棒擦”转向“弓擦”;
第三次,是明代“提琴”的产生,以马尾弓擦奏代替“竹片轧之”奚琴类胡琴完全进入
“弓擦”阶段,极大地提高了弓弦乐器的表现力,为现代二胡基本形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第四次,是传统奚琴类胡琴以“火不思”类胡琴在名称上走向统一,“胡琴”又有了新
的涵义,到了清代,二胡这一名称正式出现。【1】
20 世纪上半叶的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杨萌浏、陈振泽、蒋凤之等人的艺术实践
及音乐主张,就是在继承二胡文化多元融合开放等特点的基础上,又分别注入了雅文化、道
文化、俗文化、新文化等多种隐私,从而大大丰富了二胡文化宝库,并且在“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的思潮中,在音乐文化建设事业长期仿效欧美体制苏俄
体制的潮流中,为整个国乐思想沿着传统文化之路见口发展注入了活力。
由于 20 世纪热衷二胡艺术的音乐人的努力,二胡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至今,二胡乐
作为我国特有的音乐形式存在,并受到保护。
二、二胡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一)、阿炳和他的二胡艺术
1、阿炳的一生
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 8 月 17 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其父华清
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 4 岁时丧母,由同族婶
母抚养。8 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 3 年书,后从父学****鼓、笛、二胡、
琵琶等乐器。12 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 岁时被无
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25 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
沾染上恶****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