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法).doc

格式:doc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法).doc

上传人:hnet653 2016/7/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业资料参考首选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法) 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法) 【实验目的】用毛细管法测量水的粘度。【实验仪器】毛细管(长约 50cm ,内径 及架),压强计,恒水位槽,物理天平,秒表,烧杯,温度计, 分析天平,移测显微镜,纯净水银。【实验原理】在流速内部,不同流速层的交接面上,有切向相互作用力,流速大的一层受到的力和速度方向相反,即使之减速;流速小的一层受到的力和速度方向相同,即使之加速。这样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相互运动减慢。流体的这种性质就是粘性。这一对力称位内摩擦力。【实验内容】 1、将纯净水银吸入毛细管中(长约 4cm ,两端用少许脱脂棉塞上),将毛细管平放在移侧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实水银柱和显微镜移动方向一致。测出水银柱两端的距离。改变水银柱再毛细管中的位置,重复进行几次测量。从各次测量中求出水银柱的长度 L。 2、用分析天平称出小烧杯的质量 M0之后,将毛细管中水银慢慢倾入其中再测质量 M。计算出毛细管的半径 R。 3、将毛细管、压强计和恒水位槽如下动画连接好,毛细管要保持水平。调恒水位槽的高度以便限制出口流量,使毛细管两端压强差大于 20cm 水柱高。 4、用平衡天平称衡再时间上 t间流出水的质量,并算出 Q值。重复 4次,取 Q的平均值。测量时要经常注意恒水位槽的溢流管是否有水流出,压强计的水位是否稳定,每次测 Q值时都要同时读出压强计水位 h1和 h2以及水温(测到 摄氏度) 5、计算出温度 t时的水的粘度及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专业资料参考首选液体粘度的测量(落球法) 【实验目的】根据斯托克斯公式用落球法测定油的粘度。【实验仪器】玻璃圆筒(高约 50cm ,直径约 5cm ),秒表,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分析天平,比重天平或比重计,温度计,小球(两种各 10个,直径 1- 2mm )镊子,漏勺,待测液体(蓖麻油)。【实验原理】当半径位 R的光滑圆球,以速度 v在无限宽广的液体中运动时,若速度不大,球也很小,在液体中布产生涡流的情况下,斯托克斯指出,球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 F=6πη vr,其中η为液体的粘度。当小球在液体中下落时,作用在小球上的力有三个,即:重力 mg,浮力ρ Vg,粘性阻力 6πη vr。球刚开始落时,速度 v很小,阻力不大,小球作加速度下降。随着速度增加,阻力加大,当阻力和浮力之和等于重力时,小球开始匀速下降,即 mg=ρ Vg+6πη vr, 此时的速度称为终速度。由此可得η=(m-ρV) g/6 πη vr。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实验内容】 1、实验装置如右面动画所示,在圆筒油面下方 7~ 8cm 处和筒底上方 7~ 8cm 处, 分别设标志 N1和 N2,对 N1和 N2的距离L, 油筒内半径 R,油的深度 H,选用适当的仪器去测量。 2、用比重计测量出待测的密度ρ, 小球洗净后测量出其直径和质量(分别测 10各小球的直径和质量,取平均值) 3、用镊子取一小球,在油筒中心轴线处放入油中,用秒表测出小球通过小球 N1、 N2之间的时间 T,逐一测量,求出 T的平均值,再求 V0。 4、温度对粘度的影响较大,测量前后要各测一次温度。 5、用另一个不同半径的球来测量。 6、求出结果和标准不确定度。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放回原先位置。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拉脱法) 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实验目的】 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学****约利弹簧称的使用。【实验仪器】约利弹簧称,金属框及线,砝码,玻璃皿,温度计,游标卡尺,蒸馏水。【实验原理】液体的表面有如弹簧的弹性薄膜,都有收缩的趋势,所以液滴总是趋于球形。这说明在液体的表面内存在一种张力,这种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从性质上看,类似固体内部的拉伸胁强,被称为表面张力。设想在液体表面上作一长为 L的线段,则张力的作用表现在线段两侧液面以一定的力 F相互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恒与线段的方向垂直,其大小与线段长成正比,即: F=γL比例系数γ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它表示单位长线段两端液体的相互作用力,表面张力系数的单位为 N/m . 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实验内容】 1、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k 如有侧动画,将劲度系数大约为 -- 的弹簧挂在约利称上,调节支架的底脚螺旋,使十字线 G的竖直线穿过平面镜支架上的小圆孔的中心,这是弹簧称与支柱平行。在称盘上加 砝码,旋转底脚螺 E上升,当G的横线、横线的像及镜面标线三者相重时为止,即达到零点。用游标读出标尺之值 L,以后每加 砝码测一次 L,知道加到 后在逐次接下来。用分组求差法求出进度系数 k。 2、测量( F-W)和 h扭动 E使金属框 P下降, P上的横丝 ab刚要和玻璃皿 H中的水面接触,从主柱上的游标 V读出 B柱上的刻度值 L0。再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