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省参照3)18小猴子下山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省参照3)18小猴子下山
1 / 2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省参照3)18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省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得。关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并更多地拓展语用点。所以,我将本课时
的目标设置为: 1、会认“猴、结、掰、扛”等 12 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生字。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觉动词使用的正确性。 3、理解故事内容,能看着插图基本完整地说出故事框架。
在备课的过程中, 让我最纠结的莫过于关于识字环节。 识字环节主要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许久,我决定仍是用集中识字加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能够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其中“掰、扛”随文)。从讲堂上来看,学生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都十分乐于表演。可是,这又牵扯到一个讲堂纪律的问题,试教的时候,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在本课中,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1. 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正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
字,是孩子们平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
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去障碍游戏、边做动作边读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
子对这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 2. 读准多音字。我把孩子平时容易读错的“结”和
“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中孩子的认字能力有所提升。讲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
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乐于参与。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