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深圳湾口岸、深圳北站交通改善方案
第一部分、深圳湾口岸交通改善
一、基本情况
深圳湾口岸于2007年启用,原规划主要承担出入境货运交通、兼顾客运功能,设计旅客通关量为6万人次/日。近年来口岸客运服务功能大幅提升,通关旅客年均增长15%,,远超设计通关能力,旅客增速和总量均超预期,交通接驳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随着深圳湾口岸周边及南山区后海、蛇口、前海等片区的高强度开发,口岸周边道路客运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亦导致口岸区域交通构成复杂,混合了南山对外交通、西部通道-沙河西路通过性交通以及口岸接驳交通,且交通组织混杂,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存在较大压力,加剧口岸接驳设施及周边路网拥堵常态化。
二、现状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通接驳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现状7500平米公交场站按原设计通关能力配置,无法满足现状通关需求;口岸常规公交线路16条,受场站空间所限难以进一步增加覆盖与运力,距离口岸最近的轨道2号线登良、,难以为口岸提供有效的轨道交通服务;现状口岸未考虑旅游巴士上落客空间,节假日旅巴占用市政道路上落客影响交通;口岸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停车场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4个(2000,为全市口岸之最),停车便利导致小汽车出行比例高,远高于罗湖、福田口岸。二是口岸接驳设施布局与交通组织不合理。接驳区空间布局不合理,内部通道单一,功能混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混合进出,无法实现相对分离,车辆交织严重,易产生拥堵;交通接驳区内社会车占用机动车道违停或违章上下客的现象较普遍,高峰时段交通秩序无法保障,进一步加剧集散通道的拥堵状况。三是周边道路需求集中且重大工程疏解压力大。现状东滨路功能混杂需求集中,且西部通道侧接线、轨道13号线等设施施工进一步加剧口岸交通拥堵。
图1东滨路旅游巴士违停上落客加剧道路拥堵
图2口岸接驳区回堵照片
三、改善思路
1、从根本上解决深圳湾口岸及周边交通问题的总体思路为:一是口岸内部,结合轨道13号线的引入,按照“公交优先、三网融合、立体开发、人车分离、环境舒适”的原则,围绕远期功能定位,进行立体化综合改造。二是口岸外部:结合口岸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将口岸进出交通、南山区对外交通以及西部通道-沙河西快速联系交通等各类交通有效分离组织。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2、按照“片区统筹、远近结合、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周边重大工程进展,拟分“三步走”策略,改善深圳湾口岸交通:第一步——缓解近期交通拥堵,为地铁疏解提供条件:通过短平快的措施进行“平面化挖潜”;第二步(轨道站施工期间)——保证施工期间道路通行能力、口岸接驳能力不降低:结合轨道交通疏解方案,合理利用周边临时用地,优化交通组织;第三步(与轨道站点同步建设)——基于远期需求预测结果,结合轨道站投入使用,打造“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部分、深圳北站交通改善
一、基本情况
深圳北站占地240万平方米,自广深港高铁和厦深高铁开通后,客流增长迅猛。目前日均发送150车次,日均发送客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