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 预算法——国家(guójiā)会计法
预算(yù suàn)法基础理论
预算(yù suàn)实体法
预算(yù suàn)程序法
第一页,共89页。
第一节 预算法基础理论
一、预算概述
(一)预算概念
——经国家权力(quánlì)机关依照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收支一览表。
(二)预算年度
——实行公历年(11)(旧10)
第二页,共89页。
(三)预算体系(tǐxì)
1、设立原则: 一级政府 一级预算
2、预算体系(tǐxì)构成(3)(旧2)
●中央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
●乡、镇预算
第三页,共89页。
3、各级预算的组成
中央收入预算
(1)中央预算的组成 中央支出(zhīchū)预算
中央本级组织的收入
中央收入预算 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
中央支出(zhīchū)预算 中央各部门的支出(zhīchū)
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补助
第四页,共89页。
(2)地方预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总和(zǒnghé)
本级政府预算
地方各级总预算 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
第五页,共89页。
(3)各部门预算的组成
——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单位预算: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和其他(qítā)单位的收支预算。
第六页,共89页。
二、预算(yù suàn)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一)概念
——国家制定的关于预算(yù suàn)活动中各当事人
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预算(yù suàn)法的调整对象(讨论)(2)
——在预算(yù suàn)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第七页,共89页。
三、预算法历史
(一)他国
(二)我国
1、清宣统二年:《十九信条》
2、中华民国:《天坛(tiān tán)预算法案》
第八页,共89页。
3、建国以来
(1)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gānglǐng)》
(2)1951《预决算暂行条例》
(3)1991《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4)1994《预算法》
第九页,共89页。
四、预算原则 (3)(4-6) (讨论)
●财政收支平衡(5)(3)(讨论)
●预算活动法定原则
●贯彻执行政府方针政策
●坚持统一(tǒngyī)、真实、公开(查阅)
荐:詹姆斯·M·布坎南
阿道夫·瓦格纳
王绍光 《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
《赤字(chìzì)中的民主》
第十页,共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