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第三节 平均指标
第四节 标志变异指标
本章教学内 容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空间
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增减总量的最基本
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又称为统计绝对数、
数量指标。
例如,我国人口数、土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等。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对统计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后得到的各项总计数字,是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结果。
思考: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的关系?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因为社会经济状况往往首先表现为总量。
2、总量指标能够反映国情国力、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生产建设成果,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3、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按反映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按反映总体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分类
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
一个总体中只有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有多个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如研究对象是工业企业及工人时,前者工人数是标志总量,后者工人数是单位总量。
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总和
是指总体内个体的总数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表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如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表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如在某一时点的总人口数
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需要连续登记汇总
不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由一次性登记调查得到
四、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正确地确定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才能保证不同时期、
不同地区同类总量指标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一般有:
1、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特点:可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反映现象规模和水平,但综合性能较差。
2、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事物的数量。
特点: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
3、劳动时间单位:是用劳动时间来度量事物的数量。
实物单位
自然单位
度量衡单位
标准实物单位
价值单位
劳动单位
计量单位
多个单位的结合运用:
复合单位
双重单位
多重单位
(如:人·次、吨·公里)
(如:人/平方公里、台/千瓦)
(如:艘/ 马力/吨位)
适用范围
综合能力
差
强
大
小
如:台、件
如:米、平方米
如:标准煤
标准台
如:工日、工时
如:元
总量指标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范围和科学的计算方法。
例如,统计国内生产总值,首先要明确其含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其次要明确怎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实物单位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只有同类的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
要根据现象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
同一个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计量时,应选择一致的计量单位,若出现不一致,应进行换算使之一致,以便进行汇总、对比和分析。
必须正确区分时期现象和时点现象。
五、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
为了保证总量指标的准确性,统计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