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ppt

格式:ppt   大小:1,609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ppt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11/28 文件大小:1.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
静脉输液并发症——渗出和外渗
渗出——是指因为输液管理疏忽造成 非刺激性 药品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 血管通路。
外渗——是指因为输液管理疏忽造成刺激性药品、发疱性药品、血制品进入了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 血管通路。
输液渗出/外渗原因分析
护士原因
1、护士穿刺技术不过关
2、护士巡视不立刻
3、血管选择不妥, 一个部位反复数次穿刺
4、使用钢针进行输液
5、穿刺部位在关节或骨突处
6、一根静脉上长时间输液或使用注射泵
7、留置针留置 时间过长
8、外周静脉使用刺激性或发疱性药品
9、PICC导管体内破损造成药液外渗
10、交接班只观察输液是否通畅, 不观察穿刺部位
病人原因
1)小儿因为哭闹、不配合, 其血管短、不直, 在输液中, 小儿天生好动, 难于固定, 所以小儿外渗多于***, 严重外渗也多于***。
2)老年人因为行为功效减退, 造成疼痛感减低, 反应迟钝, 皮肤松弛, 静脉脆弱, 轻易引发注射针头移位, 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患者输液时间过长或是挂水过程中如厕等。
4)无法沟通 患者、昏迷患者。这类患者因为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 轻易发生外渗。
药品原因
关键是药品浓度过高和药品本身 理化原因。包含药品酸碱度、渗透压、药品浓度、药品对细胞代谢功效 影响。刺激性大 药品如化疗药品、甘露醇、血管收缩药等, 这些药品一旦外渗, 将会发生严重 后果。
血管原因
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大
老年人血管脆、细, 弹性差、皮肤松弛
远端小静脉轻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 部位因为活动度大, 易外渗
轻易引发外渗 常见药品
血管收缩药品: 多巴***、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高渗性溶液: 20%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碳酸氢钠、悬浮红细胞、高渗盐水等。
静脉高营养: 脂肪乳、氨基酸、高浓度葡萄糖等。
钙剂: 葡萄糖酸钙、***化钙。
放射增强造影剂: 碘伏醇
化疗药品: 长春新碱、顺铂、表阿霉素、环磷酰***等。
静脉输液外渗 机制
1)血管受到药品 化学刺激, 首先血液成份发生了改变, 其次经过药品直接刺激引发炎症介质 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 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2)药品连续滴注, 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继发感染, 因细菌及其*** 作用, 炎症细胞 聚集 及炎症介质 释放, 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 而发生组织水肿。
静脉输液外渗局部 临床表现
(1) 渗透压高 药品 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呈暗紫色、黑色
(2)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 呈条纹状, 刺痛、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3) 化疗药 立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依据毒性不一样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级别
临床分级标准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白发凉,,痛或不痛。
2级
皮白发凉,—15cm,痛或不痛。
3级
皮白发凉,水肿最小直径大于15cm,轻到中度疼痛,可能伴有麻木感。
4级
皮肤发白,发凉、紧绷,渗出,变色,瘀斑,肿胀,水肿最小直径大于15cm,呈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
液体外渗 分级